公司動態
廈華-核電裝備國產化呈現良好態勢 閥門行業勇于接受質量檢驗
閱讀:670 發布時間:2020-8-19核電閥門是指在核電站中核島N1、柱塞泵常規島CI和電站輔助設施BOP系統中使用的閥門。從安全級別上分為核安全Ⅰ級、Ⅱ級、Ⅲ級、非核級。其中核安全Ⅰ級要求zui高。核電閥門在核電站中是使用數量較多的介質輸送控制設備,是核電站安全運行中的*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統計一座具有兩臺100萬KW機組的核電站有各類閥門3萬臺。以閥門配置情況看,截止閥占33.6%,隔膜閥占26.2%、球閥占12.8%。這三項占核島閥門的72.6%。從安全等級分布看,核Ⅰ級的僅有2.3%、核Ⅱ、Ⅲ級的合計有52%,而非核級的占了45.7%。
核電閥門在核電站中的投資比例占核電站建成價的1.6%左右。按嶺澳兩臺百萬KW機組核電站建成價35億美元計算,閥門投資為0.5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4.6億元。按國家核電發展規劃,到2020年新建核電站中閥門總投資累計將達到70多億元人民幣(若將材料等物價上漲因素考慮在內將達到近百億元人民幣)。如此巨大的市場,為中國的閥門行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是對中國閥門行業的一個嚴峻的考驗。
核電標準化建設是國產化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中機聯、中廣核和法國核島設備設計和建造規則標準協會近期在北京共同組織召開了中法核電標準研討會。會上法方介紹了法國RCC標準體系、標準化組織機構、RCC-M推廣現狀、與ASMEШ的綜合比較、法國推進國產化的經驗以及法國電力對供應商的管理等內容;有關國內核電裝備制造和使用單位介紹了中國核電設備標準化現狀及今后的發展、中國新頒布的核安全法規和核級產品認證程序、企業標準建設以及制造企業運用RCC-M遇到的問題等。
中科華、上海發電設備成套院、一重、東方電氣以及中核蘇閥等多家單位的代表約計200余人參加了研討。參會的國內企業在加深對RCC-M理解的同時,也深刻認識到核電設備標準化工作是自主發展核電的基礎,是核電國產化起步的關鍵,必須共同推進我國核電標準化體系的形成。
目前,核電裝備國產化已呈現出良好態勢,研發工作取得進展,制造企業有了進步,但這些距國產化的目標還有不小的距離,仍需要集中行業優勢,對主要承擔單位進行合理分工,重點抓好一批承擔任務的企業;研發費用盡可能向承擔任務的骨干企業傾斜,鼓勵和支持基礎較好的企業,通過上市或其他融資方式加強技術改造,提高企業承擔國產化任務的能力;制造企業也需加大研發和改造投入,以爭取更大的突破;業主單位有義務也有責任積極協助制造企業做好核電裝備的研發工作,業主單位之間還要加強國產化經驗的交流,共同推進核電裝備國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