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閥芯6靠近控制端6.1的一側設有導油槽12,當關閥電磁鐵3的線圈9通電時,關閥電磁鐵3通電吸合銜鐵5時,控制口 15通過導油槽12與進油口 13連通;當開閥電磁鐵2的線圈9通電時,開閥電磁鐵2吸合銜鐵5,控制口 15通過內腔與回油口 14連通。導油槽12的兩個端面設置為對稱的弧面結構,兩端面所受液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液壓油對閥芯6合力為零,保證閥芯6可靠地開啟和關閉。具體來說。閥芯6的控制端6.1的邊緣處設置倒角結構,控制口 15的與控制端6.1的端面邊緣相接處設置第二倒角結構,倒角結構和第二倒角結構可緊密貼合。日本TOKIMEC電磁閥具有較好的響應速度日本TOKIMEC電磁換向閥DG4V-3-0A-M-P2-B-7-54
壓蓋I和閥體7的外凸止口與閥殼4的內凹止口均為圓形止口,凹凸止口采用間隙配合利于安裝定位,壓蓋I的外凸止口和閥殼4的臺階面將電磁鐵的磁軛壓緊固定,避免了電磁鐵發生轉動,電磁鐵的安裝與拆卸均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閥芯6靠近控制端6.1的一側設有導油槽12,當關閥電磁鐵3的線圈9通電時,關閥電磁鐵3通電吸合銜鐵5時,控制口 15通過導油槽12與進油口 13連通;當開閥電磁鐵2的線圈9通電時,開閥電磁鐵2吸合銜鐵5,控制口 15通過內腔與回油口 14連通。導油槽12的兩個端面設置為對稱的弧面結構,兩端面所受液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液壓油對閥芯6合力為零,保證閥芯6可靠地開啟和關閉。具體來說。閥芯6的控制端6.1的邊緣處設置倒角結構,控制口 15的與控制端6.1的端面邊緣相接處設置第二倒角結構,倒角結構和第二倒角結構可緊密貼合。
壓蓋I和閥體7的外凸止口與閥殼4的內凹止口均為圓形止口,凹凸止口采用間隙配合利于安裝定位,壓蓋I的外凸止口和閥殼4的臺階面將電磁鐵的磁軛壓緊固定,避免了電磁鐵發生轉動,電磁鐵的安裝與拆卸均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還包括壓蓋I,壓蓋I的內端面與開閥電磁鐵2緊貼設置,壓蓋I的內側邊緣周向設有與閥殼4對應的臺階結構19,壓蓋I外端面設有安裝螺栓11的沉孔,壓蓋I通過螺栓11固定于閥殼4;閥殼4兩側的內邊緣處分別設有與開閥電磁鐵2和關閥電磁鐵3相配合的第二臺階結構20,也即閥殼4兩端分別設有與閥體7和壓蓋I配合的內凹止口。
還包括位移傳感器16,閥體7設有與位移傳感器16配合的安裝孔22,安裝孔22連通于內腔;位移傳感器16的外圓周面與安裝孔22的內圓周面之間的連接方式包括螺紋連接。位移傳感器16的探頭設有螺紋,安裝時旋入合適位置,通過螺母與墊圈鎖緊在閥體7上,可實時監測閥芯6運動狀態,便于對電磁閥的控制。
還包括壓蓋I,壓蓋I的內端面與開閥電磁鐵2緊貼設置,壓蓋I的內側邊緣周向設有與閥殼4對應的臺階結構19,壓蓋I外端面設有安裝螺栓11的沉孔,壓蓋I通過螺栓11固定于閥殼4;閥殼4兩側的內邊緣處分別設有與開閥電磁鐵2和關閥電磁鐵3相配合的第二臺階結構20,也即閥殼4兩端分別設有與閥體7和壓蓋I配合的內凹止口。日本TOKIMEC電磁閥具有較好的響應速度日本TOKIMEC電磁換向閥DG4V-3-0A-M-P2-B-7-54
還包括位移傳感器16,閥體7設有與位移傳感器16配合的安裝孔22,安裝孔22連通于內腔;位移傳感器16的外圓周面與安裝孔22的內圓周面之間的連接方式包括螺紋連接。位移傳感器16的探頭設有螺紋,安裝時旋入合適位置,通過螺母與墊圈鎖緊在閥體7上,可實時監測閥芯6運動狀態,便于對電磁閥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