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討論高壓電纜常見問題產生的原因
電纜是供電設備與用電設備之間的橋梁,起傳輸電能的作用。應用廣泛,因此故障也經常發生,下面簡要的分析YJV高壓電纜常見問題產生的原因,按照故障產生的原因進行分類大致分為以下幾類:廠家制造原因、施工質量原因、設計單位設計原因、外力破壞四大類。
電纜是供電設備與用電設備之間的橋梁,起傳輸電能的作用。應用廣泛,因此故障也經常發生,下面簡要的分析YJV高壓電纜常見問題產生的原因,按照故障產生的原因進行分類大致分為以下幾類:廠家制造原因、施工質量原因、設計單位設計原因、外力破壞四大類。
一、廠家制造原因
廠家制造原因根據發生部位不同,又分為電纜本體原因、電纜接頭原因、電纜接地系統原因三類。
1、電纜本體制造原因
一般在電纜生產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有絕緣偏心、絕緣屏蔽厚度不均勻、絕緣內有雜質、內外屏蔽有突起、交聯度不均勻、電纜受潮、電纜金屬護套密封不良等, 有些情況比較嚴重可能在竣工試驗中或投運后不久出現故障,大部分在電纜系統中以缺陷形式存在,對電纜*ān全運行造成嚴重隱患。
2、電纜接頭制造原因
高壓電纜接頭以前用繞包型、模鑄型、模塑型等類型,需要現場制作的工作量大,并且因為現場條件的限制和制作工藝的原因,絕緣帶層間不可避免地會有氣隙和雜質,所以容易發生問題。國內普遍采用的型式是組裝型和預制型。
電纜接頭分為電纜終端接頭和電纜中間接頭,不管什么接頭形式,電纜接頭故障一般都出現在電纜絕緣屏蔽斷口處,因為這里是電應力集中的部位,因制造原因導致電纜接頭故障的原因有應力錐本體制造缺陷、絕緣填充劑問題、密封圈漏油等原因。
3、電纜接地系統
電纜接地系統包括電纜接地箱、電纜接地保護箱(帶護層保護器)、電纜交叉互聯箱、護層保護器等部分。一般容易發生的問題主要是因為箱體密封不好進水導致多 點接地,引起金屬護層感應電流過大。另外護層保護器參數選取不合理或質量不好氧化鋅晶體不穩定也容易引發護層保護器損壞。
KFFRP 高溫控制電纜 10×2.5 二、施工質量原因
因為施工質量導致高壓電纜系統故障的事例很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現場條件比較差,電纜和接頭在工廠制造時環境和工藝要求都很高,而施工現場溫度、濕度、灰塵都不好控制。
2、電纜施工過程中在絕緣表面難免會留下細小的滑痕,半導電顆粒和砂布上的沙粒也有可能嵌入絕緣中,另外接頭施工過程中由于絕緣暴露在空氣中,絕緣中也會吸入水分,這些都給*ān全運行留下隱患。
3、安裝時沒有嚴格按照工藝施工或工藝規定沒有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問題。
4、竣工驗收采用直流耐壓試驗造成接頭內形成反電場導致絕緣破壞。
5、因密封處理不善導致。中間接頭必須采用金屬銅外殼外加PE或PVC絕緣防腐層的密封結構,在現場施工中保證鉛封的密實,這樣有效的保證了接頭的密封防水性能。
三、設計原因
因電纜受熱膨脹導致的電纜擠傷導致擊穿。交聯電纜負荷高時,線芯溫度升高,電纜受熱膨脹,在隧道內轉彎處電纜頂在支架立面上,*大負荷運行電纜蠕動力量很大,導致支架立面壓破電纜外護套、金屬護套,擠入電纜絕緣層導致電纜擊穿。
排管敷設要注意什么?
在什么情況下采用?
排管敷設主要用于線路較多,路由比較集中的區域,相對來說,放管比較方便,且更節省材料。
問題1 室外排管敷設電纜,是一排管,一電纜,還是多電纜可共一排管?
答:每管宜只穿1根電纜。除發電廠、變電所等重要性場所外,對一臺電動機所有回路或同一設備的低壓電動機所有回路,可在每管合穿不多于3根電力電纜或多根控制電纜。詳見GB50217-2007P325.4.4。
問題2 排管敷設深度不夠,怎么辦?
問題補充:在不到1m厚度的地上如何做電纜排管埋設?下面是地下室,地下室頂板只有70、80公分厚,井深都達到1.3米?
答:如在沒有車輛通行的區域,埋深不小于0.5m(電纜規范要求0.5m,民規要求是0.7m,這里以電纜規范為準)。如果有較多車輛通行,則可以在排管上加保護板。或者改用厚壁鋼管敷設或采用電纜溝。如果地下室頂板只有70~80公分的覆土,井深要做到1.3m是要頂板降板的,不過這個意義不大,因為電纜井的排水問題很難解決,也很少有人重視。
問題3 強電排管與弱電管,敷設問題?
問題補充:有一個廠區的外線,有十幾根低壓強電電纜,另外還有弱電(電視、電huà、網絡)電纜,強電電纜大于8根了,不能用直埋了,我采用了排管敷設。可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弱電也是穿管敷設的,那么強電管與弱電管能排在一直嗎?
答:盡量不要排在一起,做小市政的時候盡量將強弱電管設置在道路的兩側。如果偶爾有交叉等,建議按照規范間距要求實施。可以參考一下圖集,比如地下通信線纜敷設05X101-2等。KFFRP 高溫控制電纜 10×2.5
問題4 室外電纜混凝土排管敷設?
問題補充:在畫總圖時,應甲方要求所有室外電纜均采用混凝土排管敷設。查閱圖集(94D164)后發現有以下幾個問題:
1、由于受現場其它管線的影響,電纜排管工作人孔井除直線井外,其余均不能按照圖集上所示尺寸大小,
不知有何合理解決方案?
2、關于人孔井內排水問題。按民規要求,人孔井內需設集水坑,但不知采取何種方法集中排水。
3、人孔井間距按規范要求為150m,而圖集是50m。不知以哪一種為準,還是有其它規定。
4、是否還有其它圖集可參考,除了標準井之外,是否可以自己設計井的形狀與大小。
5、此種敷設方式在設計與施工時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答:1、可以根據需要設計非標井;
2、井孔內的排水,如果有條件設置排水泵的,應設置排水泵,如果沒有辦法設置排水泵的,在集水坑底部設置溢水孔,不要用混凝土封死,讓水自然滲透也可以,不過要看當地的地下水水位的;
3、人孔井的間距通常我是按照50~70來考慮的;
4、個人認為,小市政的配電沒有必要按照圖集要求去做井,非標即可;
5、混凝土排管沒有做過,但請參考GB50217-2007P325.4.6條關于使用排管的注意事項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