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智能水質監控系統
一、排水末端就是指排水管道戶在排污管尾端安裝水源污染污水排放標準全自動監測設備,并根據數據收集傳送系統軟件與市生態環境局監控中心連接網絡的管控系統軟件。尾端檢測系統由監管感應器、數據收集傳送系統軟件、供配電系統三一部分構成。
二.系統功能優勢
● 基于的“3C+S”(Computer-計算機、Communication-通訊、Control-控制、Sensor-傳感器)之上的監控和數據采集系統。
● 設備外殼采用工程級材料,防水、防腐蝕、防爆,堅固耐用,可穩定運行;
● 抗*力強,能夠抵抗水中雜質的干擾;
● 監測設備對安裝空間的要求低,并且易于固定;
● 超限預警,實時指標值超過設定的警戒線后立即預警;
● 系統探頭采用高性能進口電機,耐高溫高壓,抗腐蝕,不受物質交叉干擾,測值更準確;
● 數據采集終端配備多種數據接口,采用工業級低功耗高性能嵌入式處理器,用戶可自行設置水質傳感器報警上下限,也可實現遠程監控、管理;
● 配套云平臺,實時監測數據圖形化地顯示在系統界面上,便于觀察和監控。
應用價值
(1)科學管理監測數據,完善應用數據中心。
改善傳統排水口末端監測數據記錄分散、不統一、不完整的局面,采用物聯網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對監測數據進行管理,建立應用數據中心,為排水中心業務應用、數據共享、決策分析打下豎實的數據基礎。
(2)提高工作效率,輔助管理決策。
通過對排水口末端重要指標的實時監測,指導工作人員的日常水質檢測、檢修等工作,杜絕憑個人經驗做判斷依據的現象,提高人員的工作效率;及時準確的提供管網運行信息,為相關管理者進行科學決策提供事實依據。
(3)排水口水質現狀分析和評估。
通過分析復雜管網的網絡結構、上下游關系,為管理者準確了解污水管網的結構特征以及水質污染成因提供依據,發現排水系統中的薄弱環節和區域,為排水系統的改擴建及管理提供支持。
(4)輔助排水系統規劃設計。
利用監測得到的海量歷史數據,通過計算機技術建立管網運行模型進行分析,以便發現當前排水系統運行設計的不足和瓶頸,為未來排水系統的科學、合理、有據的規劃提供技術手段。
(5)提高排水系統應急事件處置能力。
通過對電導率、PH、液位等數據的實時監測,能夠迅速找出當前管網運行出現的問題,研究出當前事件的處置辦法,實現排水中心針對應急事件的快速反應、快速診斷、快速行動。
(6)為打造智慧城市奠定基礎。
構建智能城市排水末端監管系統,保證水質安全,通過監控中心小時監測城市水質狀況,對污染規律進行系統分析,及時整改相應的排水管道,盡量避免城市黑臭水。及時排查和解決管道堵塞、管道老化、工業區超標排放等問題,為打造智能城市打好堅實的基礎。
排水末端智能監管系統安裝要求
1、安裝設備的污水檢測井上方不能放置設備,不能堆放雜物
2、要確保安裝設備的污水檢測井為排水戶在用的排水口
3、污水檢測井的規格和結構應參照《給水排水標準圖集》排水檢查井【02(03)S515】要求設計,但井底應當低于管底500mm以上
4、若存在多個排水口,需依據排水戶的實際情況安裝相應數量的設備

考慮到監測設備對排水監測惡劣環境的適應性和安裝維護的便捷性,監測主要采用如下圖所示安裝方式。
此外,數據傳輸系統需使用可靠的工業無線通訊模塊,能夠在惡劣環境下持續穩定的運行,本體需能夠承受被水浸泡、腐蝕性氣體侵蝕,為無線通訊模塊掛網運行提供有效保障。
智慧城市智能水質監控系統
井內安裝采用三元聚合物鋰電池供電,電池電量不低于400Wh,采用金屬外殼封裝,防水等級至少達到IP68,能夠在惡劣環境下持續穩定的運行。
由于現場情況不確定,建議采用電池供電方式避免施工,安裝規范參考《污水檢測井在線監控設備安裝規范圖》,請見下圖。

排水末端智能監測系統機器設備進行布署后,為保證 機器設備的一切正常運作和數據信息的平穩提交,必須對在線監測機器設備每個月至少開展一次安全巡檢和維護保養并創建運維管理賬表。
運維管理工作職責應包含對在線監測機器設備的運維管理、基本硬件軟件設備的運維管理。
運維管理賬表應清楚、詳細,可從運維管理賬表中查看和掌握實驗儀器的應用、維護保養和特性檢測、當場照片等所有運維管理歷史文獻。運維管理工作人員可依據具體要求及管理方法必須設計制作各種記錄卡,但至少應包含:運維管理內容紀錄、運維管理當場相片、每日簽到紀錄、歷史時間運維管理數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