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閥門行業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閱讀:139發布時間:2014-6-10
我國閥門生產已有幾十年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的增長和發展,由計劃經濟年代的100多家閥門廠發展到今天的幾千家制造企業,產值由zui初的幾元發展到目前的幾百億元,成為我國機械制造業中有活力的生力軍,使我國一躍成為世界閥門制造大國。但是,我們更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國還不是閥門制造強國,與*工業國的差距還非常大,近幾年的發展主要依賴于國家宏觀經濟的拉動,整個行業暴露出的問題還不少,其中既有行業本身的問題,也有客觀政策和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因素。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勢必影響行業的健康發展。
1、產業集中度低,企業規模小。
據閥門行業協會資料統計,全國共有閥門制造企業5000多家,2005年完成產值約450億元人民幣。行業中大多為中小企業,年產值超億元的廠家為數不多,普遍存在缺資金、缺人才、缺技術,競爭優勢不強。行業內還沒有形成一家優勢,缺少的帶動對整個閥門行業是極其不利的,更談不上與國外企業的抗衡。事實證明,我國家電、鋼鐵行業的迅速崛起,與“海爾”、“寶鋼”在行業中發揮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2、產業結構不合理,產品同質化嚴重。
行業內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大多數企業只能生產技術含量
低、附加值少或勞動密集型的低端產品,企業靠低價銷售來維持運轉。而國民經濟建設所需的高參數、高性能閥門,由于國內企業缺乏核心技術無法生產,大量高價從國外進口,如大型火電站配套的高溫高壓閥門,核電閥門,石化系統配套的特殊耐腐蝕、抗磨損閥門。
3、開發能力薄弱,技術創新不強。
開發資金和研發隊伍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技術開發投入嚴重不足,難以開展重大關鍵技術研究開發,企業沒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近幾年開發的新產品多數是在原有老產品基礎上作些小的改進,重大技術突破較少,*更少。
4、抵御來自國外的競爭能力差。
由于國內閥門行業準入門檻低,制造企業多,生產能力過剩,造成了行業的惡性競爭,表現為“內戰內行、外戰外行”。面對國外產品大舉進軍我國市場,行業內*莫展,沒有形成合力,相反內耗嚴重,企業間互相壓價直至虧損,嚴重影響了行業的發展后勁。
5、工藝裝備落后,產品質量不高。
氣動閥門行業即使與國內其他機械行業相比,無論在加工裝備上還是在技術水平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隨著技術的進步,工業生產中高壓、高真空、高溫、深冷、易燃易爆、多相流等高參數復雜工況日益增多,從而對閥門使用的安全性、功能的可靠性以及使用壽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落后的工藝裝備和檢測試驗手段,制約了產品質量的提高,滿足不了經濟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