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液氨的物理化學性質
氨,分子式:NH3,物理化學性質:無色氣體,有強烈的刺激性臭味。密度0.7710g/cm3,熔點-77.7℃,沸點-33.35℃。易溶于水,溶于乙醚等有機溶劑。自然溫度651.1℃在常溫下加壓即可變成液氨,并放出大量的熱。當壓力減低,則化為氨氣而逸出,同時吸收周圍大量的熱。
(二)、危害性
氨屬于劇毒氣體,對人體有強烈的刺激性,不慎吸入會產生中毒現象。氨在空氣中不易燃燒,但在高濃度與特殊情況下(空氣中含16—25%容積氨)有可能發(fā)生燃燒和爆炸。從安全角度來說,液氨比氣氨危險,當液氨逸入大氣中,其自身溫度瞬時下降到-33℃,凡被噴淋到的物品,只要含有水份一概發(fā)生凍結。
(三)、事故緊急預案
1、液氨泄漏的緊急措施
操作人員如發(fā)現氨站泄漏,可根據現場情況作如下處理:
(1)小范圍管道閥門泄漏,現場操作人員應立即關閉所有閥門,關閉緊急切斷閥,然后通知專職安全人員,根據現場情況迅速處理。
(2)大范圍罐體泄漏,應立即向安保科匯報,疏散四周員工(根據當時天氣情況往上風疏散),現場操作人員在佩帶自給式呼吸器的條件下開啟罐區(qū)的水噴淋系統(tǒng)。
2、氨受害人員急救措施
任何受害人員均應被救護到無氨氣的地是涼爽通風的地段(20℃—22℃)保持安靜直到救護醫(yī)師到達。將受害者的頭部和肩部略墊高,使身體傾斜,并將身體妥善蓋好,使之保持溫暖舒適。
如果找不到醫(yī)師,則應采取下列急救措施:
(1)窒息:如果呼吸微弱,則需輸氧,如果呼吸停止,還需要進行人工呼吸。由富有經驗的或接受過搶救訓練的人員對其進行人工呼吸,并采取帶氧氣的復蘇氫進行搶救
(2)眼睛:用洗眼杯或噴頭沖洗眼部至少五至十分鐘。
(3)鼻和喉部:用水沖洗鼻和喉部,設法使受傷者飲少量的檸檬水,其檸檬酸度為0.5%。
(4)皮膚:盡快將氨從所有受傷部位除去,這是至關重要的。用大量的水連續(xù)沖洗受傷的部位五至十分鐘,灼傷部位應敞開于空氣中,受傷部位衣服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