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35導讀:在6月17日舉辦的浙江省泵閥行業協會一屆四次會員大會上,浙江省泵閥行業協會會長黃勝豐作了工作報告,他首先分析了2012年浙江泵閥產業發展幾大優勢:
黃勝豐會長分析認為:過去的2012年,對永嘉泵閥產業來說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在“溫州借貸風波”的影響下,全行業雖然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可也經受住了嚴峻考驗,全年銷售、稅收、外貿均相對保持較快增長,凸顯出了泵閥作為裝備制造業的優勢。總結一年來產業發展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品牌效益拉動明顯。從去年的泵閥總體情況來看,行業的主要增長集中在規模以上企業,特別是24家億元以上企業拉動行業增長4.69個百分點,部分龍頭企業的增幅達到30%以上;同時出現了大企業訂單生意忙不過來,而中小企業卻生意冷淡,難以維持正常生產經營的狀態,突出反映了品牌對整個產業發展作用日趨明顯,預示著我縣的泵閥行業開始進入品牌經濟時代。事實正是如此,如今如果沒有具備一定的品牌和規模實力,要想進入中石油、中石化等供應商網絡,建立自己的銷售渠道是極為困難和不太現實的。
第二,外貿增速依然強勁。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和外貿出口低迷的大背景下,去年我縣泵閥外貿自營出口卻保持著27.93%的高速增長,部分出口企業成倍增長,不僅在我縣,也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的亮點。主要原因是隨著區域品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產品已經得到國際市場認可;同時俄羅斯、印度、巴西、拉美和非洲等金磚國家和新興市場增長迅速,拉動了增長。
第三,資金運行較為平穩。雖然全行業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和“溫州民間借貸風波”的多重打擊,可由于泵閥產業作為裝備制造業的一部分,是工業用產品,與其它消費類產品相比,固定資產所占比列較大,根基比較穩健;同時泵閥行業的企業家們主要還是以實業為主,因此,受到打擊破產的范圍較小,企業的基本面較好,全行業的資金運行較為平穩。
第四,產業升級空間較大。目前永嘉乃至全國的泵閥產品還只能說處于中等水平,整個市場基本掌握在發達國家的泵閥跨國公司手中,與之相比,我們在產品質量、科技含量和品牌附加值等方面均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為全行業的轉型升級和未來發展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同時隨著新興經濟體的快速發展,也為我們提供了足夠的全球泵閥市場發展空間。
第五,企業信心指數較高。由于對中國經濟發展和“十八大”后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充滿著無比的信心和希望,泵閥企業家們普遍對未來的發展都是持肯定和樂觀的姿態,信心指數較高,為全行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黃勝豐會長在報告中也提出了浙江泵閥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與矛盾:
雖然泵閥行業在2012年里取得了一些可圈可點的成績,可是只要我們沉下心來認真觀察,就會發現許多問題和矛盾,歸納一下主要有以下幾大方面:
,科技創新步伐緩慢。除南方的超超臨界閥門外,近幾年來很少有重大項目科技領域的突破,全行業的發展。主要原因是單個企業規模太小,科技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研發人才建設滯后,除老一輩工程師外,沒有新的土壤和環境滋養、吸引更多的人才,為產業的科技研發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導致泵閥行業科技創新進展緩慢。
第二,融資風險隱患猶存。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溫州爆發了的“民間借貸風波”,較短的時間里蒸發了大量的資金,使得部分涉及房地產和資本經營的泵閥企業債臺高筑,融資成本不斷加大,還貸風險大幅增加,很有可能會再度引發債務危機。由于整個行業已經形成了一個嚴密的資金擔保鏈條,利益攸關,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一個企業出現運行風險,就會有三五家甚至十來家的企業被拖累,形成惡性循環。雖然全行業已經度過了危險期,但融資風險隱患依然存在,個別企業的資金鏈隨時有可能斷裂。企業務必要高度重視自身的投資風險和債務比重,提早做好防范,該忍痛割愛的項目和損失就要早下決心“減負瘦身”,以免傷及根本,后悔莫及。同時行業協會和政府部門也不能放松警惕,要主動、及時、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動態,提前介入,將威脅消除在初始階段,將損失控制在小范圍內。
第三,外部競爭壓力加大。由于在土地成本、勞動力價格和鑄鍛造質量等方面具有優勢,全國各地特別是蘇北泵閥產業強勢崛起,比我們更高的規格、更快的腳步建設泵閥工業園區,直接影響和擠壓了我們的生存和發展空間,目前閘、截、止等通用閥門訂單已經明顯向蘇北的閥門企業轉移。
第四,企業管理相對落后。區域內許多廠家因管理方面的問題,倉庫里囤積了大量的產品庫存,少則一兩千萬元,多則五六千萬元,不僅壓縮了企業的生產空間,而且積壓了企業的流動資金;同時在生產流程中存在著許多漏洞,不僅影響了產品質量而且也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再者如今我們的泵閥企業還沒有完全擺脫家族企業管理模式,影響了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進一步阻礙了產業的轉型提升。
第五,重組道路艱難險阻。泵閥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形成了企業高度集中,重復投資和產能過剩現象,嚴重阻礙產業的進一步提升和發展,目前已經進入了非重組不可的關鍵時刻。從全行業來看,大小企業都有參與聯合重組的動機和意愿,可是由于聯合重組是一個極其復雜、利益面涉及很廣的過程,因此大小企業都怕,大企業怕兼并中小企業成為會自身的負擔和累贅;中小企業怕被大企業兼并后利益得不到保障而破產。同時園區內沒有足夠的工業用地和標準廠房為產業的兼并重組提供空間;政府部門在這方面也沒有出臺專門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諸多因素導致泵閥行業的聯合重組之路困難重重,進展緩慢。
黃勝豐會長對浙江泵閥產業未來發展提出了一些實質性意見與建議
雖然我們泵閥行業發展現狀面臨許多困難、問題和挑戰,但是我們的優勢并沒有消失。危機就是轉機,壓力就是動力,渴望就是希望。我們必須充滿信心,保持清醒的思路,銳意創業創新,積極化解綜合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問題與矛盾,繼續培育優勢,發揮優勢,大力促進泵閥行業和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為此,我們特向行業同仁和政府部門提出以下八點意見建議:
(一)重實業,做專業。企業特別是行業中較有實力的龍頭企業,經過此次金融風波的洗禮,已經充分認識到目前的大環境不利于房地產、證券和基金等領域的投資,而制造業特別是機械制造業領域,是企業家們投資創業的佳選擇。因此,盡快地把資金、精力從原來的房地產、股權資本等領域抽回,投入到企業品牌建設和科技創新上來,做好自己的主業,才是一個企業家明知的選擇。泵閥產品雖然利潤率比較低,但是非常穩定,發展潛力廣闊,只要專心致志地去把產品做精、做專,把企業做活、做強,發展空間依然很大,前景依然會一片光明。
(二)抓基礎,保品質。閥門主要是用在與管道流量與安全控制相關的重要部位,出現小小的技術質量問題,都會影響整個工程的正常運行甚至安全問題。現在國內外客戶、大工程、大項目對閥門的技術要求、品質保證越來越高,出現質量問題或因質量問題延期交貨等,都要實行質量追溯,賠償也越來越重,質量責任也越來越大,并且有可能被取消供應商資格,影響企業的市場拓展和長期發展。所以我們必須進一步提高產品品質意識,從選擇材料、鑄造毛坯開始,各個環節都要十分注意產品品質,嚴格把關,不能出現任何紕漏。要健全質保體系建設,全面加強質量檢驗,如出現任何微小的質量問題都要在體系內會被及時發現,及時得到處理,防止因小失大,確保產品品質,不斷提升企業的品質形象與聲譽與區域泵閥行業的整體美譽度。
(三)抓品牌,促升級。好品牌可以創造無限價值,是一個產品、企業和產業的無形資產,在發展中起著關鍵作用。永嘉泵閥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從無到有,從套牌到自主品牌,目前正進入品牌戰略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要全面實施品牌品牌戰略:一要打造區域品牌,提高“中國泵閥之鄉”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全力打造國際泵閥先進制造業基地;二要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將各項資源向龍頭企業集中,組建大企業大集團,爭取3年內打造出3-5家10億元以上企業;三要通過加大打假力度提升企業品牌競爭力。如今行業中冒牌行為盛行,外地閥門企業仿冒永嘉知名品牌現象普遍,嚴重損害了我縣的閥門品牌形象,留下了質量安全隱患。因此,企業、協會不僅要加強與工商行政部門的溝通協作,加大冒牌查處力度,同時還要加強與公安司法部門的聯系,加大冒牌違法犯罪行為的司法打擊力度,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杜絕愈演愈烈的假冒行為,逐步樹立起永嘉泵閥產業良好的品牌形象。
(四)抓重組,促發展。要加速推進企業聯合重組,努力實現大小企業間資源優化配置、互利共贏。通過整合不僅可以實現壯大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理順產業結構;同時還可以實現產業專業化分工,大企業集中做研發、品牌和銷售,中小企業專注生產,做精做專做強泵閥企業和產業鏈,有效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在企業越困難的時候,越有利于企業重組。我們要抓住當前聯合重組的機遇,既要充分發揮實力較強的龍頭企業在品牌知名度高、人才聚集、裝備現代、體系健全、市場拓展等方面的優勢,又要發揮小企業生產專業、運作、靈活經營等優勢,實現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快速把企業做大做強,促進泵閥行業持續健康發展。但是,企業重組必然會遇到很多方面的政策處理問題,比如土地、廠房、設備、人力、產品、庫存、市場、品牌、稅收、債權債務等等方面的政策處理,我們協會將積極爭取政府出臺具體可操作的政策支持,促進企業成功聯合重組,共同發展。
(五)抓改制,強管理。企業要長期發展,做大做強,企業的內部管理機制是基礎。我們的企業大多是家族企業,管理也多是家族管理模式,隨意性很大,雖然看起來效率很高,但存在的漏洞不少,隨著企業規模越來越大,人員越來越多,暴露的漏洞和問題自然也會越來越嚴重,管理的模式會越來越落后。所以企業改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規范管理,是我們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今年以來,溫州市政府、永嘉縣政府都十分重視企業股份制改造工作,政策扶持力度也越來越大,我們必須下決心,向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邁進。雖然我們不可能一步到位,建立十分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但是我們必須按照這個方向,一步步的推進,不斷完善內部管理體系和制度,不斷提高現代企業管理水平,真正做到向管理要成本、要效益、要形象。
(六)搭平臺,優服務。公共服務平臺在解決產業發展共性問題、有效提升產品科技水平和產業區域競爭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不僅要搭建好泵閥科技創新平臺,使之真正成為推動我縣泵閥產業科技提升和轉型升級的主力軍;同時也要推進泵閥綜合大廈、人才公寓、融資轉貸基金、泵閥物聯網等各項公共平臺的建設,為產業轉型升級搭建好各項平臺。
(七)重人才,夯根基。人才是根本,是泵閥產業發展的基石。永嘉泵閥產業取得如今的成就,離不開成千上萬來自全國各地的泵閥工程師、管理人才和一線技術人才的辛勤勞動和智慧貢獻。可是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和中西部地區經濟快速崛起,人才缺口和流失嚴重,已經阻礙泵閥產業向著更高層次和更大方向發展。要加快制定和出臺永嘉泵閥產業一系列引人、留人和育人的政策,創造良好的人才環境,加快人才公寓的建設和分配進程,在充分吸引研發和管理人才的基礎上,要加強校企合作,加速職業學院的建設步伐,解決泵閥企業一線技能人才的需求。
(八)建總部,強兩端。縱觀國際經濟發展史,產業發展的更高層次,必然是產業鏈上利潤高的研發和銷售兩端高度發達,而利潤薄的中間生產部分相對較弱。目前泵閥產業的轉型升級應該從生產向產業鏈的研發和銷售兩端延伸。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加速建立泵閥產業總部經濟,留住企業的根,大力發展泵閥產業現代服務業,提高產品的科技和品牌附加值,鼓勵有條件的企業上市,從而在根本上提高泵閥產業的總產值和稅收。在這點上,我們強烈呼吁縣委縣政府要在三江商務區留出土地空間,用于規劃建設泵閥經濟產業園區。
黃勝豐會長后認為:浙江泵閥產業的發展目前已經進入了品牌戰略的關鍵歷史時期,轉型升級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整個泵閥產業的未來,關系到每個泵閥人的前途與命運,更關系到永嘉經濟發展大局,因此,我們必須要有時代的緊迫感和歷史的責任感,抓住機遇,迎難而上,上下一心,攜手并進,共同將泵閥產業的各項工作做好,整個產業才有希望,未來才能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