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石化:升溫型吸收式熱泵年創效千萬元
2月1日下午,記者走進金陵石化“花園式工廠”烷基苯廠大門,順著梧桐樹簇擁著的大路向前300米,便是烷基苯聯合裝置。在它的zui西側,水泥構架頂上有個圓圓的汽包,下面是長方形的三層機組。這就是記者要“晉見”的“神器”----年創效千萬元的升溫型吸收式熱泵。
烷基苯聯合裝置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熱量,一部分實施低溫余熱熱交換,轉變為90℃熱水供應生活區使用,還有部分110-120℃的余熱沒有得到利用而被冷卻。如何提高余熱利用效率生產蒸汽,形成生產動力呢?這一直是工廠技術部門節能挖潛的方向,也是技術人員的“煩心事”。前幾年,工廠與高校合作攻關,終于將理想變為現實,于是有了記者面前的設施。
“烷基苯裝置的余熱進入吸收式熱泵,通過熱交換推高水溫,生產工廠非常需要的150℃的蒸汽。”陪同的工廠技術質量處工程師孫國蘭告訴記者:“這個合作開發的節能設施,投資的成本僅僅生產5個月就收回了。”
蒸汽是石化企業裝置生產*的“寶貝”。當時工廠新上了一套脫硫裝置,正急需蒸汽,而工廠自己并不生產蒸汽,必須從南京二熱電外購。“神器”產生的蒸汽能否成為這套環保裝置的動力,實現兩全其美呢?
工廠技術質量處為此進行了大量的調研論證,提出了利用余熱制造蒸汽脫硫的方案。工廠領導江閩當機立斷,組織技術人員改造了脫硫裝置蒸汽系統,形成了用好用足“神器”生產蒸汽的路線。于是,記者在現場看到了裹著保溫層的蒸汽管線,從汽包走向了北面200多米的脫硫裝置區。
記者循著管線一路走進脫硫裝置區域。“一套烷基苯裝置,每小時可產出8噸150℃的蒸汽,正好滿足了脫硫裝置生產的需要。”脫硫裝置所在的精制車間主任顧文忠告訴記者:“要算效益,目前1噸蒸汽230元,每小時的效益可達1840元。”
到2月份,“神器”整整運行了1年,雖然其中也遇到過“磕磕碰碰”,但是經過技術人員的及時調整,實現了平穩運行,保證了生產的需要。
工廠技術質量處處長周立群告訴記者:“升溫型吸收式熱泵投產一年來,生產蒸汽6.14萬噸,年節約生產成本1200多萬元。”
這套節能設施操作起來有沒有難處呢?記者帶著疑問來到烷基苯一車間的控制室。車間副主任夏雷隨即帶著記者走到控制臺西側,墻上一個12英寸的顯示屏上各種數據在不斷跳動:“蒸汽溫度149.9,蒸汽流量8.5,蒸汽壓力368.9……”
夏雷說:“熱泵系統全自動密閉運行,對環境無任何污染。既環保節能,也‘節人’,不增加操作人員,幾乎沒有加大操作人員的工作量。巡檢前從顯示屏走過,就知道運行狀態了。”
烷基苯廠廠長蔣為民告訴記者:“2012年,工廠高負荷生產工況下單位產品能耗有了較大幅度的下降,這套節能設施功不可沒。”
(來源:)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泵閥商務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泵閥商務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泵閥商務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