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重科托起世界工程機械新高度
2012年11月28日 15:41 來源:中華機械網 >>
進入該公司展臺
中聯重科20周年盛大慶典之際,三款創世界紀錄的產品橫空出世,給前來祝賀的領導和嘉賓增添了無窮喜悅和驚奇。這家總部設在長沙的化企業,20年持續推進科技產業化和產業科技化,不斷世界工程機械*技術,在多個領域打造出*工程機械產品,為民族工業贏得聲譽和尊嚴。
世界zui長臂架的混凝土泵車
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官在中聯重科成立20祝大會上鄭重宣布,中聯重科研制的7橋7節臂101米泵車臂架總長101.18米,為目前zui長臂架混凝土泵車。這是中聯重科繼去年9月28日推出zui長6橋80米碳纖維臂架泵車之后,潛心研發的新一代復合技術產品,產品集120項技術于一身,不僅是zui長臂架的混凝土泵車,而且是世界上泵送方量zui大的泵車。2008年中聯重科并購意大利CIFA后,中意兩國聯合科研團隊共同努力,使公司在產品研發、基礎研究和試驗平臺等方面獲得了全面提升,碳纖維臂架技術、主動減振技術、智能控制技術、結構疲勞研究、輕量化研究與應用、耐磨技術等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取得了歷史性突破。為了保證101米泵車的實用性,公司創新升級了一系列技術,如臂架減振及運動協調控制技術的運用,實現了臂架在全工況下減振50%以上;多級伸縮腿擺腿驅動技術,減少展腿面積約35%;全工況載荷模擬設計分析技術的應用,使臂架重心較同類產品低10%;多關節、長臂架復合運動控制技術,實現臂架布料效率提高15%以上,布料精度提高20%以上。從而一步步將混凝土泵送技術推至世界*水平。
世界zui大工作幅度的塔式起重機
在司慶這天如期下線的還有D1250-80塔機,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官給它的界定是世界上工作幅度zui長的塔式起重機。這標志著中聯重科在超大型塔機核心技術上取得全面突破,這種國家重點工程和標志性建筑必需的關鍵裝備,整機性能達世界水平,*打破了外資品牌在這一領域的壟斷地位。該機*雙階遞進式變截面臂架系統,提升起重臂側向穩定性和起升能力,使其有效工作幅度達110米,作業覆蓋面積超過5個足球場,zui大起重能力創造了80噸的新紀錄,較同級別起重力矩塔式起重機的zui大起重量提高了26.9%,以前需要3臺塔機才能覆蓋的作業范圍及工作量,現在憑它一己之力就可以搞定。2010年,公司成功研制世界上zui大上回轉塔式起重機D5200-240,打破了國外品牌在超大型塔式起重機zui市場上的壟斷地位;2011年6月,公司引進德國JOST公司平頭塔機技術,不僅在產品研發、工藝革新、新材料應用等多方面進行深度融合,同時還堅持自主創新,尤其強調技術的原始性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基礎上的再創新,從而站在了世界塔機設計和制造領域的zui前沿。
世界zui強起重能力的輪式起重機
9月28日的慶祝大會現場,記者還看到一臺巨臂直沖云霄的巨無霸設備,這是公司剛研制成功的ZACB01輪式起重機。ZACB01同時創造了三項世界紀錄:起重能力世界*,達到2000噸級;臂架長度世界*,8節主臂伸長后大于103米,臂架由高強鋼制成,其強度是普通鋼材的4.7倍;負載行馳能力世界*,是惟一能吊裝3兆瓦風力發電機組的輪式起重機,能像變形金剛一樣靈活組合,用您能想像得到的各種轉彎行駛方式,在崎嶇地形上如履平地。該機運用的橢圓形截面支腿結構形式,支腿拉索抗變形結構形式,基于控制繩長、有序排繩、主動補償的超起機構及控制策略,恒功率回轉控制策略,針對風機吊裝工況的可變幅飛臂結構,雙發動機復合動力的理念和控制策略等,都是范圍內提出并成功應用的創新技術。ZACB01研制過程中還破解了一系列超大型輪式起重機的技術、制造瓶頸及現實難題。蜂窩狀車架結構形式,使車架受力更加合理,應力分布更加均勻。水平的超起機構及控制策略既改善了吊臂的繞度,也從根本上消除了吊臂旁彎的可能性。該機目前已申請80余項,其中60%以上為發明。
世界*水平的創新研發體系
一個又一個世界*技術的產品在中聯重科誕生,世界*的技術創新體系是催生的溫床。公司擁有*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還有行業惟一的建設機械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混凝土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城市公共裝備技術研究院,現有研發人員近7000人。除長沙研究總院外,公司還在上海、北京、西安、成都、沈陽、意大利、英國等地建有研發分支機構。公司每年投入的科研經費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都在5%以上。近幾年,公司置身競爭的大格局,通過與意大利CIFA公司的深度協同,運用碳纖維技術,改進工藝流程,占領了泵車技術制高點。通過買斷德國JOST平頭塔系列產品技術,迅速吸收、整合、創新,實現塔機技術從中國到的跨越。通過引進標準化組織起重機技術委員會(ISO/TC96)秘書處移遷本公司,進一步提升企業技術和標準的世界話語權。他們以核心技術、核心產品研發為中心,通過實施藍色一號、二號計劃,積極開展共性技術、關鍵零部件以及產品開發,取得系列重大技術突破。公司依托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在為民族工業贏得世界地位的同時,也托起了世界工程機械技術和產品的新高度。
(來源:中華機械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泵閥商務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泵閥商務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泵閥商務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