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鋼鐵行業存在產能增長過快、產業集中度低、布局不合理、淘汰落后進展緩慢、鐵礦石經營秩序不規范等問題。《條件》認為,對于鋼鐵行業建設及改造項目要達到更高的準入標準。
"我國鋼鐵行業高消費低增長時期已經到來,鋼鐵企業已經不能依靠擴張產能來發展。"中國聯合商務網分析師馬忠普對網易財經表示。
專家:生產規模不能全國一刀切
生產規模上,《條件》按2009年企業實際粗鋼產量核定現有企業的生產規模。要求普鋼企業粗鋼產量在100萬噸及以上,特鋼企業在30萬噸及以上,且合金鋼比大于60%。對合金鋼比100%的高速鋼、工模具鋼等專業化特鋼企業不設定規模條件。
"這樣做是為防止企業鉆政策空子,用合并產能的方式達到規定的生產規模要求,也防止企業單純追求規模的擴張。"首鋼發展研究院一位研究員對網易財經表示。
河北是我國的鋼鐵大省,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大勇對網易財經表示,《條件》對生產規模的硬性要求,不會對河北省的骨干鋼鐵企業造成影響,對于不到100萬噸的普鋼企業來說,可以用兼并重組、產能置換的方式并入大企業,政策要有堵有疏。
"對于生產規模達不到條件的企業,不能再通過新建或改擴建項目擴大產能達到規模條件,鼓勵企業通過與管理、資金、技術、資源等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的大型企業進行聯合重組達到條件。"工信部給沒有達到生產規模的企業指明了出路。
馬忠普另外提出,對生產規模的設定應該根據鋼鐵工業整體布局因地制宜,比如按100萬噸的標準來劃定,可能遼寧、山東的企業就可以立即關停,但對西部地區來說,需求還在增長,因此不能全國"一刀切"。
此次正式公布的《條件》,在特鋼企業的準入條件上有所放寬,從50萬噸以上調整為30萬噸以上。對此,中國特鋼協會一位負責人對網易財經表示,調整的原因是在于特鋼生產不能講求做大,而講求做強做精,對品種質量要求比較嚴格。
不具備規范條件企業可勒令退出
《條件》將對產品質量的要求放在了*,提出"鋼鐵企業須具備完備的質量管理體系,產品質量須達到國家和行業標準要求,兩年內未發生重大產品質量事故",另外,要求鋼鐵企業生產須依法取得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適用于生產許可制度的產品主要包括建筑用的螺紋鋼、鋼筋、線材等。
此外,《條件》還對鋼鐵企業在環境保護、能耗、工藝裝備等方面做出了具體規定。
在環評審批上,《條件》規定的鋼企排放標準是,噸鋼污水排放量不超過2立方米,噸鋼煙粉塵排放量不超過1千克,噸鋼二氧化硫排放量不超過1.8千克。
能耗方面,《條件》對鋼鐵生產的工序能耗作出了規定:如高爐工序能耗小于或等于446千克標煤/噸,轉爐工序能耗小于或等于0千克標煤/噸。
工藝與裝備上規定,2005年7月以前所建高爐有效容積400立方米以上,轉爐、電爐公稱容量30噸以上;2005年7月《鋼鐵產業發展政策》頒布實施后建設改造的高爐有效容積1000立方米及以上,轉爐公稱容量120噸及以上,電爐公稱容量70噸及以上。
在監管主體上,《條件》明確,工信部負責鋼鐵行業生產經營的規范管理,稍后將以公告形式公布符合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工業主管部門負責受理本地區鋼鐵企業的規范申請和初審,中央企業自審。
對于規范審核的時間表,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表示,初期主要對條件好、生產經營規范的大型鋼鐵企業進行集中審核,在滿足各項條件盡快予以公告。
對于不具備規范條件、整改后仍達不到要求的企業,《條件》明確規定其應逐步退出鋼鐵生產。同時,將在建筑鋼材生產許可證發放、信貸支持、鐵礦石使用及核準或備案項目、礦山資源和土地配置等方面進行嚴格限制。
鼓勵境外鐵礦石資源開發
會上,工信部還要求進一步整頓和規范進口鐵礦石秩序。工信部部長李毅中表示,一方面要大力推進國內鐵礦資源的勘探開發,另一方面鼓勵開展境外鐵礦石資源勘探開發。
李毅中認為,我國鐵礦石剛性需求強勁、鐵礦石資源高度壟斷、進口企業多頭對外、長協價和現貨價并存等都是造成鐵礦石進口秩序混亂的原因。對此,政府將提高鐵礦石進口的經營集中度,同時抑制囤積居奇,杜絕高價倒賣。
(來源:網易財經)
下一篇:國內緊固件企業如何創新贏新發展